本溪辽五味

2021年09月03日 09:17

本溪辽五味,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特产,全国优德app产品地理标志。

本溪辽五味鲜果大而饱满,直径一般在7-11毫米,颜色为鲜红色,果串上果粒结合紧密,呈穗状,植株结果率高,干品呈紫红色或暗紫红色,种皮坚硬而脆,色红、粒大、肉厚,有油性及光泽,双种核比例大,占到80%左右。本溪辽五味含五味子醇甲(C24H3207)不得少于0.40%。

产品特点

外在感官特征

本溪辽五味鲜果大而饱满,直径一般在7-11毫米,颜色为鲜红色,果串上果粒结合紧密,呈穗状,植株结果率高,干品呈紫红色或暗紫红色,种皮坚硬而脆,色红、粒大、肉厚,有油性及光泽,双种核比例大,占到80%左右。

内在品质指标

本溪辽五味是通过纯正辽五味种苗培育而成,因此产品药性应纯度高,真正达到果实甘、酸、辛、苦、咸五味俱全。本溪辽五味含五味子醇甲(C24H3207)不得少于0.40%。

功效特性

五味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,具有敛肺、滋肾、生津、收汗、涩精等作用,主治咳喘、肺虚、心悸失眠、久泻、自汗、盗汗等症。

产地环境

地形地貌

本溪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,山高林深,森林覆盖率达76.8%,自然地貌为"八山一水半分田,半分道路和庄园”。

本溪辽五味具有喜光,耐寒、耐阴、喜湿怕旱、再生性等特性,本溪县的自然生态环境利于本溪辽五味的生长发育。本溪县千山山脉从东北向西南斜贯县境,构成本溪县的高山屋脊。境内山峦重叠,沟壑纵横,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8.01%,全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,地貌呈波浪式分布。

土壤情况

本溪县土壤为微酸性,主要为暗棕壤,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,pH值为5.5-6.5,有机质含量在5.2%左右。适宜本溪辽五味的种植。

气候特征

本溪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,雨量充沛,具有湿润、低温寡照、气温日差较大的气候特征。全年平均气温为6.2℃,一月平均-14.3℃;七月平均23.1℃;年极端最高温35.5℃,极端最低温-37.9℃。≥5℃积温持续194天,为3000-3300℃;≥10℃积温持续163天,为2900-3000℃;≥15℃积温持续114天,为2200-2400℃,全县平均积温为2968-3019℃。本溪县年均降水量797.5毫米,降水集中七八两月,占全年降水量的80%。

水文情况

本溪县境内河流分为太子河水系和草河水系,其中6公里以上的河流88条,可开发利用的57条,常年流水的34条,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18条,水资源丰富,山间溪流密布,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,年储量达19.55亿立方米。

历史渊源

由于本溪县特定的地理条件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“辽药”的主产区,明清时期就有人采中药材出售外埠。

20世纪50年代,本溪县已有移植中药材生产。

20世纪80年代中期,本溪县中药材生产具备了一定的规模,本溪辽五味就是其中一种中药。北五味子是地道的辽宁乡土药材,素有“辽五味”之称。

2006年以来,本溪辽五味经济效益已被各级政府所认可,其经济份额在中药材GDP总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大,已成为林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2012年,本溪县辽五味生产面积已达到3万亩,年产量8700吨,年产值3000万元,其中东营坊乡被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特产“五味子之乡”,本溪“辽五味”对外影响力逐年增大。

生产情况

2012年,本溪县辽五味生产面积已达到3万亩,年产量8700吨。

产品荣誉

2012年12月7日,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德app业部批准对“本溪辽五味”实施国家优德app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
评论 共有0条评论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